將經紗分成上下兩層形成梭口的機構﹐有凸輪(踏盤)開口機構﹑多臂開口機構和提花開口機構幾種。踏盤開口機構(圖2 踏盤開口機構 )是利用凸輪控制綜框的升降及其順序。一般用2~8頁綜框﹐適于生產各種平紋﹑斜紋﹑緞紋和燈芯絨等織物。多臂開口機構(圖3 多臂開口機構 )是由拉刀﹑拉鉤和提綜桿等控制提升綜框﹐由花筒和紋板﹑紋釘﹑重尾桿等控制綜框的升降次序。為了織造各種小花紋織物﹐可以使用16~32頁綜框。
中國絲綢博物館牽頭成都博物院、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和浙江工業(yè)大學之江學院,共同將“漢代提花技術復原研究與展示——以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織機為例”申報為國家文物局“指南針計劃”的專項課題。研究人員對出土的4臺模型及相關文物進行了全面系統(tǒng)的整理和測繪,全面研究和還原了漢代提花織機的結構和提花生產技術。
由于原始腰機的張力有限,提花綜桿的數量受到了限制,因而織物的緯向花紋循環(huán)無法擴大,紋樣圖案的織造產生了局限性.。對于花紋循環(huán)大、組織復雜的大花紋,如花卉紋、動物紋等,織造起來就顯得相當困難了。人們?yōu)閷で蟾玫目椩煸砑胺椒ǎ涍^長期的摸索實踐,大約在秦漢時期逐步發(fā)展成花樓束綜提花裝置,這里所稱的“花樓”,是一種高聳于織機上部、控制提花機經線起落的織機部件,因此,束綜提花機又稱“花樓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