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橘紅歷史文獻記載
1《藥品化義》:橘紅,辛能橫行散結,苦能直行下降,為利氣要藥。蓋治痰須理氣,氣利痰自愈,故用入肺脾,主一切痰病,功居諸痰藥之上。佐竹茹以療熱呃,助青皮以導滯氣,同蒼術、厚樸平胃中之實,合蔥白、麻黃表寒濕之邪,消谷氣,解酒毒,止嘔吐,開胸膈痞塞,能推陳致新,皆辛散苦降之力也。
2、《本經逢原》:橘紅專主肺寒咳嗽多痰,虛損方多用之,然久嗽氣泄,又非所宜。
3、《醫(yī)林纂要》:橘紅專入于肺,兼以發(fā)表。去皮內之白,更輕虛上浮,亦去肺邪耳
4、《醫(yī)學啟源》:理胸中、肺氣。
5、《綱目》:下氣消痰。
6、《本草匯》:能除寒發(fā)表。
7、治嘈雜吐水:真橘皮(去白)為末,五更安五分于掌心舐之,即睡。(《怪證奇方》)。
8、治痰飲為患,或嘔吐惡心,或頭眩心悸,或中脘不快,或發(fā)為寒熱,或因食生冷,脾胃不和:半夏(湯洗七次)、橘紅各五兩,白茯苓三兩,甘草(炙)一兩半。上細銼,每服四錢,用水一盞,生姜七片,烏梅一個,同煎六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。(《局方》二陳湯)
9、治途中心痛:橘皮(去白),煎湯飲之,甚良。(《談野翁試驗方》)
10、治風痰麻木:橘紅一斤,逆流水五碗,煮碎去滓,再煮至一碗,頓服取吐。不吐加瓜蒂末。(《摘元方》)
11、治產后脾氣不利,小便不通:橘紅為末,每服二錢,空心,溫酒下。(《婦人良方》)
12、治乳癰,未結即散,已結即潰,極痛不可忍:陳皮(湯浸去白,日干,面炒黃)為末,麝香研,酒調下二錢。(《圣惠方》橘香散)
13.《藥性考》:“性烈燥濕,化痰止咳,利膈寬胸,能散聵氣?!?/p>
14.《綱目拾遺》:“治痰癥,消油膩谷食積,醒酒,寬中,解蟹毒。”
15.《本草用法研究》:“能祛風寒,化痰濕,止咳嗽?!?/p>
16.南藥《中草藥學》:“主治風寒咳嗽多痰,胸膈脹悶,食積嘔吐,噫氣”。
17、“橘紅佳號,其瓤內有紅白之分,利氣、化痰、止咳功效倍于它藥,其功效愈陳愈良”。(明·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)
18、橘紅是化州著名特產藥材,明清兩朝被列為宮廷貢品?!伴偌t治痰如神”。(清·黃錫寶)
19、“化州所產橘紅以理氣化痰功效優(yōu)于橘、橙皮”。(清·江世琳《橘紅辯》)
20、“化州城內寶山有礞石土質,礞石能化痰,橘紅樹得礞石之氣,故化痰力更勝”?!痘葜尽?/p>
21、《本草綱目拾遺》橘紅,別名蕓紅,為蕓香科植物,橘紅果皮辛、苦、溫。理氣燥濕、溫肺化痰、治肺寒咳多痰、胸膈脹悶、嘔吐噯氣等癥。
22、明·《本草綱目》引《圣濟經》“凡橘皮入和中理胃藥則留白入下氣消痰藥則去白”。
23、元·《湯液本草》王好古 “橘皮,去白者曰橘紅也”。乾隆30年趙學敏《本草綱目拾遺》“治痰正如神,消油膩谷食積,醒酒寬中,氣虛者忌服,解蟹毒?!鼻濉ぁ侗静菥V日拾遺》載:“橘紅治痰庭、消油膩、消食、醒酒、寬中、解蟹毒?!?/p>
24、“橘皮紋細色紅而厚,內多筋脈,其味苦辛;柑皮紋粗色黃而厚,內多白膜,其味辛甘;柚皮最厚而虛,紋更粗,色黃,內多膜無筋,其味甘多辛少。但以次別之,既不差矣?!?(明·李時珍)。
25、“橘皮性溫,柑、柚性冷,不可不知?!?(明·李時珍)。
26、宋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四痰飲中燥濕化痰的名方“二陳湯”(二陳丸)既用橘紅。
27、明代1600年萬歷版《高州府志》將化橘紅記入藥。
28、預家園處寶山腳下,李家院屬州屬院內。
29、清光緒版《化州志》“化州橘紅治痰癥如神,每片真者可值一金,每年結實,循例報名上官,至期采摘批制,即官斯士者亦不易得?!?/p>
30、康熙14年《廣東通志》將化橘紅入藥的最早文字記載。
31、《中藥大辭典》曰:化州橘紅“性味苦、辛、溫,功用為化痰、理氣健牌、消食,治胸中痰、咳嗽氣喘,嘔吐呃逆,飲食積滯”。
32、用于“風寒咳嗽,喉癢痰多,食積傷酒,區(qū)惡痞悶”,化州橘紅氣味清香,是健胃行氣、化痰止咳之治病珍品. 歷來為史學家和醫(yī)學家們所推崇。
33、清代出版的《廣東考古輯要卷46云》:橘惟蘇澤堂為最……其實非橘,皮厚肉酸,不中食,其皮厘為五片、七片,不可成雙,治痰癥如神。
34、乾隆十三年〈1748年〉,楊芬主篡的《化州志》謂:“岐黃家用以利氣化痰,功倍他藥?!?/p>
35、清江世琳《橘紅辨》謂“化州所產橘紅醫(yī)家以之利氣化痰功于他藥,人皆寶之。”
36、清道光七年〈1827年〉黃錫寶主寨的《化州志》謂:“橘紅……治痰癥如神,每片真者可值一金?!?故贗者多而真者難得?!辟嚰议偌t園有橘紅詩云:“……橘之為性溫且平,能愈傷寒兼積食,消痰止咳功更奇?!?/p>
37“橘紅佳號,其瓤內有紅白之分,利氣、化痰、止咳功效倍于它藥,其功效愈陳愈良”。 (明·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)
38、橘紅是化州著名特產藥材,明清兩朝被列為宮廷貢品。“橘紅治痰如神”。 (清·黃錫寶)
39、“化州所產橘紅以理氣化痰功效優(yōu)于橘、橙皮”。 (清·江世琳《橘紅辯》)
40、“化州城內寶山有礞石土質,礞石能化痰,橘紅樹得礞石之氣,故化痰力更勝”。 《化州志》
41、《本草綱目拾遺》橘紅,別名蕓紅,為蕓香科植物,橘紅果皮辛、苦、溫。理氣燥濕、溫肺化痰、治肺寒咳多痰、胸膈脹悶、嘔吐噯氣等癥。
42、《古今醫(yī)鑒》橘紅丸,治脾肺濕熱,咳嗽痰盛、胸中痞滿、飲食無味,被歷代醫(yī)家所喜用。
43、明·《本草綱目》引《圣濟經》“凡橘皮入和中理胃藥則留白入下氣消痰藥則去白”。
44、元·《湯液本草》 王好古 “橘皮,去白者曰橘紅也”。乾隆30年趙學敏《本草綱目拾遺》“治痰正如神,消油膩谷食積,醒酒寬中,氣虛者忌服,解蟹毒?!?清·《本草綱日拾遺》載:“橘紅治痰庭、消油膩、消食、 醒酒、寬中、解蟹毒。
45、“橘皮紋細色紅而厚,內多筋脈,其味苦辛;柑皮紋粗色黃而厚,內多白膜,其味辛甘;柚皮最厚而虛,紋更粗,色黃,內多膜無筋,其味甘多辛少。但以次別之,既不差矣?!?(明·李時珍)
46、“橘皮性溫,柑、柚性冷,不可不知。” (明·李時珍)
47、宋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四痰飲中燥濕化痰的名方“二陳湯”(二陳丸)既用橘紅。
48、明代1600年萬歷版《高州府志》將化橘紅記入藥。
49、預家園處寶山腳下,李家院屬州屬院內。
50、清光緒版《化州志》“化州橘紅治痰癥如神,每片真者可值一金,每年結實,循例報名上官,至期采摘批制,即官斯士者亦不易得。”
51康熙14年《廣東通志》將化橘紅入藥的最早文字記載。
52、《中藥大辭典》曰:化州橘紅“性味苦、辛、溫,功用為化痰、理氣健牌、消食,治胸中痰、咳嗽氣喘,嘔吐呃逆,飲食積滯”。
53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〈1990年版〉載:化橘紅“辛、苦、溫、歸肺、脾經”具“散寒、燥濕、利氣、消痰”功能。
54、用于“風寒咳嗽,喉癢痰多,食積傷酒,區(qū)惡痞悶”,化州橘紅氣味清香,是健胃行氣、化痰止咳之治病珍品. 歷來為史學家和醫(yī)學家們所推崇。
55、清代出版的《廣東考古輯要卷46云》:橘惟蘇澤堂為最……其實非橘,皮厚肉酸,不中食,其皮厘為五片、七片,不可成雙,治痰癥如神。
56、乾隆十三年〈1748年〉,楊芬主篡的《化州志》謂:“岐黃家用以利氣化痰,功倍他藥。”
57、清江世琳《橘紅辨》謂“化州所產橘紅醫(yī)家以之利氣化痰功于他藥,人皆寶之?!?/p>
58、清道光七年〈1827年〉黃錫寶主寨的 《化州志》謂:“橘紅……治痰癥如神,每片真者可值一金?!?故贗者多而真者難得。
59、《古今醫(yī)鑒》橘紅丸,治脾肺濕熱,咳嗽痰盛、胸中痞滿、飲食無味,被歷代醫(yī)家所喜用。